**本文為城市規劃師吳永輝先生授權刊登**
第一個以倒閉來回應林鄭派過千億元的,就是紅磡四條小巴線宣告停業、八十員工面臨失業、居民受到影響。
當然沒有老闆會用倒閉來與特首對著幹,這公司經營小巴四十年,在流行互雙指責的當下,出現了這個員工與公司同哭的悲情故事。了解本屬正當經營的公司倒閉原因,除了分析能否挽救,就是要避免倒閉的連鎖效應。
簡單總結死亡事故,先是經營問題,地鐵支線通車搶客減少近半收入,與運輸署多次商討重組路線救亡無效,收入萎縮,由長期賺錢變成虧損;其次政策及負資產問題,地鐵巴士財雄勢大政府支持,小巴中小企受制於理論上代表公眾的運輸署,令其日漸萎縮,市場數字不騙人,小巴牌價由高峰時期七百萬跌至二百多萬,多數公司向銀行貸款,貸款二三百萬以上的都是負資產,資不抵債;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就是疫症之下近乎封城,載客收回現金暴跌,金流斷裂。大家晚上望望路上小巴,相信都乘客稀少,老闆們想堅持下去,但無奈每月『員工要出糧、開車要入油、汽車要修理、銀行要供款、加上地鐵巴士擴張搶客』,老闆們望望這『五大訴求,無法缺一』,很難不心灰意冷。
幾大問題中,封城令乘客及收入大減,一段時間內難以改善亦影響所有小巴的士公司。其他有一些則是結構問題理應改革。
先看小巴負資產的問題多嚴重? 市場上四千多小巴多數有按揭供車會。以市價二百萬計,如摸頂七百萬入市便負資產五百萬。筆者粗略估算以三千五百車各乘三百五十萬銀行按揭,即為一百二十億以上。雖然有些紓困措施,但各中小型公司能否支撐仍是問題。銀行如追討就要變賣樓宇或其他資產,是多數中小企資金鏈模式。車市、樓市、股市、公司、就業,一環扣一環。尚幸樓市未現負資產潮,股市雖波動仍未斷崖,政府派錢令中小企可頂數月,否則倒閉潮可能發生。日前匯豐銀行指部分的士小巴貸款已申請「還息不還本」,運輸署亦指一批小巴申請『疫』市加價,但逆市加價猶如殺雞取卵,可能得不償失。小巴服務是政府有責的公眾利益,表面上要政府頂住商營小巴的士並不合乎港府一向把責任推給市場的原則,這要請大家看看新加坡了。
新加坡很多問題和香港差不多,小巴同樣是輔助性質不過數量比香港少,小本經營的有百多條小巴及單頭旅遊巴線,小部分在大集團公司內。約十年前新加坡原有兩大巴士集團加地鐵出現各種市場管理、維修老化及服務出事,與香港不同的是新加坡交通部長要辭職而香港則加人工。結果新加坡動大手術,在2016-2019年全面推行巴士公營化或稱國有化,由政府投入數百億收購全新加坡所有巴士公司包括巴士電動小巴車站車廠資產,再加強培訓司機及推動現代化智能交通無人駕駛等。原有重資產的巴士公司改為單純的合約外判經營商 Bus Contract Model (BCM),即巴士公司只提供專業的開車營運服務以賺取利潤。而車隊車廠資產則收歸國有,政府投資補貼,再引入兩家外國巴士到新加坡參與競爭,目的是由大量投資及增大政府可控的管理力度以提升巴士服務水平,亦已經取得成果。
香港近年這麼多巴士意外,現在連相信是較好的小巴公司都被管死了,是真的要參考別人,反思自己。大家常識判斷,不賺錢的老闆能否提升安全,提升科技? 政府要做到新加坡的水平又不投入,有監管,無投資,可能嗎? 這短文不是要政府馬上跟新加坡推行國有化,但公營化到什麼程度,是不是財金部門要支持這些資產按揭 ? 能否挽救倒閉中的及避免持續倒閉 ?
另一手段是經營自由化,能否讓他們自食其力,逆市求生呢? 這涉及萬事皆管但效益相當一般的運房局運輸地政規劃發展警察等部門。今天由於市區無地唯有把人口規劃去沒有地鐵較偏遠的地區。但所有交通與規劃都由政府管死,屋邨及區議員有需求但卻沒有叫小巴或邨巴的自由,小巴空有車但不能駛進多數的新市鎮,交通不善居民要買車但又政府規劃車位配套不足,非法停車老問題更嚴重惡化,今年新增警民對立。大家都知紅巴綠巴的特殊歷史是半世紀前由規管混亂的非法貨車白牌車而來,多年發展到今天的管到死死,半世紀有多少進步呢 ?
香港應該推動『共享出行』On Demand Bus 讓公共運輸自由化,是讓他們自食其力,逆市求生,這應該下放權力由最了解地區的區議會得到權力去處理地區運輸問題,放寬開線等。什麼是『共享出行』? 這要另文詳細介紹,不過網上查台灣、新加坡,都可找到這幾年的案例。港官禁忌,香港一定不學台灣,不過,唔學台灣可以學新加坡,唔學新加坡可以學阿爺,中國大陸的共享出行相關協會已經在2019年成立,正式成為國策,推動相關產業及高效、環保、安全、多樣化的城市出行服務。
香港在1975年推出地鐵及1976年推出紅綠小巴,當時肯定是亞洲領先世界前列。然而今天要寫文,建議官員學台灣學新加坡學大陸,有點唏噓,希望有高層官員深切反省,落手更新交通運輸管治政策。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