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傳媒報導小巴因牌價估值下跌,唔少人「食花生」之餘就是落井下石。事關小巴呢種公共交通服務予普遍市民嘅印象都唔好得去邊,甚至可謂犯眾憎。撇除對行業一知半解加政治上腦去理解報導重點之一嘅「潮聯小巴商會」,單純於服務質素而言都好難得到普羅大眾正面觀感,難怪報導一出,坊間、網上嘅迴響一面倒的「小鳳姐召喚」且非常巨大。分析呢件事有好多個角度,例如財經、政策之類,仲有嘅當然係呢度嘅專科,關於呢個行業本身嘅問題,拆局點解搞成咁嘅田地。
可能唔少人即時反應諗到豐田嘅問題,但客觀而公正啲講,呢個只係「症徵」,唔係成因。反映住嘅係小巴行業嘅不思長進,無實踐董建華金句之一嘅「與時並進」。
嗱,我必須強調無任何針對豐田呢個牌子或其本港代理嘅意圖;又如果想繼續老屈的話,麻煩先抽空睇返 EP21 Toyota Coaster 以為我哋一定無? 一次過嚟三部 XZB50 XZB59 XZB80 呢一集節目。
「不思長進」所指,係行業「慣咗手勢」,無諗住要推陳出新,或俗語所云「upgrade 自己」。無錯,宏觀全世界小巴車種選擇唔多,而即使集中於豐田 Coaster 去講,唔係無辦法做好啲。可是業界嘅思維總是「做好啲,啲客唔會俾多一個仙」,往往等到「殺到埋身」焗住要做先至死死氣睇吓有無得揸流灘去做。
例如舒適啲嘅高背座椅,不論豐田 Coaster 定係三菱 Rosa (以至日產 Civilian),老早响日本本土市場有得選擇。而且,响1980年代中後期出口到中国嘅豐田 Coaster B20 系已經係高背座椅 (當年有响深圳橋社 / 和平路車站搭過去南頭、西鄉、沙井、松崗嘅必定有印象吧)。但香港小巴業界偏要等到政府立法 (座椅要有安全帶) 先至做。
或例如落車鐘,雖然只係响綠色專線先至有實質作用,但坊間輿論引起政府嘅要求,先至求鬼其其安裝。但又其實响1984年三菱ROSA「香港第二版本」已經有在日本原廠安裝好。直到近年因為專線嘅發牌條件寫明要有落車鐘,衍生到市場需求,先至有廠商生產供應啲款式企理少少嘅設計。
不錯的,乘客唔會因此而俾多一個仙,但所謂「見微知著」,難免使市民滿腦子積累對小巴嘅負面印象,如今所謂大環境對行業產生不利因素嘅時候,坊間無人會同情亦可謂「睹始知終」。除咗車輛設備於服務質素之外,綠VAN脫班、紅VAN中途「過車」(最常見旺角/佐敦道往元朗於青龍頭豪景花園。其實係違法的) 等嘅乘客合理、合法權益得過且過,甚至維持幾十年嚟黑道橫行思維一味靠惡壓制,根本上市民對小巴充斥怨氣,如今借勢以牙還牙,起勢狂打落水狗咁,業界真係與人無尤。
另外,當然好多人諗到「炒牌」嘅問題,認為如今就是報應發生。業界可能認為「個牌係我嘅,我搵到錢係我本事」。但只顧炒牌賺過盤滿缽滿,忘記咗個牌本身要「為人民服務」,正宗「發財唔立品」。仲唔信邪的話,咁就得相對地姑且「抽死人水」,捷輝結業之時全城嘆息,正是捷輝「生前」盡過力做好份內責任。但其他經營者,別說大多數一直以「乘客唔會因此而俾多一個仙」在謝老闆背後恥笑佢 OnL79,單是前段提及種種所為,足以令坊間「今鋪慌你唔死得再踩多幾腳仲要鞋底扭捽多幾吓」,以至那管進智、馬氏家族假若真的倒下,全城「熱烈地彈琴熱烈地唱」勢是必然。
也許業界想指出「單純經營小巴服務即使不虧蝕也無利可圖,依賴牌價升值維持經營」。好吧,若此途可行,為何只會總體服務狀況有如過得一日得一日?要不是將「升值」得來的資金挪移他用,就是根本唔止係無利可圖,而係鳥不生蛋。攞咗啲錢去第二度就不用再多講可以直接爆 seed 嗌收皮收檔DLGHPKHKC;至於鳥不生蛋嘅問題,循經濟學角度去睇,何不及早壯士斷臂止蝕離場?仍要繼續磨爛蓆,豈不比捷輝謝生更加 OnL799?
曾有業界中人謂道,問題在於運輸政策保鐵獨大 (但另一邊廂話我祭出「拜鐵路教」一詞係偏激偏頗),路面空間就給專利巴士肆意「霸佔」,小巴只能在極狹窄的夾縫中生存。這個陳述的而且確係事實,更是鐵一般的現實。但是小巴業界幾十年嚟有無試圖去改變呢個局面?單是2015年立法會「公共交通策略研究」關於放寬小巴座位上限一事,在政界一面倒全力支持加到20座但進智公交行政總裁陳文俊對運輸署拋出19座位公開表示收貨 (所以佢個朵叫做19CEO囉),已經充份反映業界根本只圖得日過日,無打算去改變所謂大局。
甚至回溯至1983年冷氣小巴出現、1988年14座增加至16座,可以話兩個契機時間,但業界都無好好去把握。或者可以抵賴英國佬「養」得小巴業界太過安逸,毫無意識要去改變。但响2000年左右,環保署推行石油氣小巴,只要稍為會做資料搜集就會知道時任助理主任莫偉全好一句「搵唔到有柴油小巴達到 Euro 3標準」根本係一個驚天絕地嘅超級極度大謊言,但就只有已仙遊多年嘅「黎秘書」(的士小巴權益關注大聯盟 黎銘洪) 當場質疑直斥係咪有不法勾當,同埋捷輝爆完SEED再用實際行動去踢爆 (「爆」嘅程度可以講真係核爆級。唔明就睇下面張相嘅 caption),其他的小巴佬諗乜?咪就係好似的士咁,貪圖慳咗燃料成本之後有空間加車租然後推高牌價囉!
或是到2002年立法小巴座椅要裝設安全帶,除咗先至引入前段提及嘅高背座椅之外,業界一面倒認定只能買新車 (其實只係借勢換石油氣車),但有小巴公司擬將舊車更換座椅及改裝相關車身結構以節省成本,全個行業又係對此嗤之以鼻,甚至直言狠批呢間公司「咪L咁H多事好唔好」。就算我冚住唔講呢間公司其實又係捷輝,相信任何腦部健康正常嘅市民都會睇到小巴佬十居其9.9都係只圖不務正業地CAP水搵錢。
加上乜叉「小巴三寶」─ 黑盒、限速器、車速顯示器,以至到新鮮滾熱辣嘅安全帶警示器,綜合晒呢堆歷史,可以睇到整個小巴行業對於其本業嘅發展,好聽啲講就係被動,難聽啲講係政府踢一踢先至郁一郁。更是睇到幾乎乜都係政府話乜就全盤照單全收。就連小巴司機駕駛執照強制培訓,佢哋當時都話支持「可以提升司機素質」,結果咪搞到「小巴司機平均年齡超過60」囉。然後到輸入外勞,原來個「棍頭」考牌 FAILED 都要俾人工嘅時候先至知道中晒伏而呻笨囉。相信大家睇到呢度,必定認為小巴業界只會「信政府,不用怕」,然後就會一句「Yo, Call Loan 之嘛,信政府咪得囉」,仲嘈乜話乜嘢傳媒誤導唧!
由此可見,小巴行業之所以搞到今時今日咁嘅田地,一切都係咎由自取,惡果自招。無法子,當睇見啲酒樓收檔裝修做老人院、劏舖商場「印印腳唔駛做有錢收」,小巴佬再望見馬氏家族HOLD 住一堆物業就盤滿缽滿,誰不想尋租得道悠閒過日,就算要做都只想 $1成本得 $10,000 嘅收益。只不過如今連馬生都要賣舖填小巴個大咕窿嘅時候,就要講句佛偈「本業不為當,唯圖貪大勢,到頭來空歡喜咪一場囉」。當一個向公眾提供服務嘅行業幾乎所有經營者無打算做好本份,到頭來被整個社會唾棄是正常不過的吧。
後記:置頂 Cover Photo 係有特別用意的 ─ 小巴業界普遍思維其實停留於 Nissan Echo 盛行嘅1970年代。並且認為用返 Nissan Echo 係最好的,結構、技術簡單,維修無煩惱,錢又搵得到。
2 Trackbacks / Pingbac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