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城巴宣佈開辦全港首條「全港首條郵輪碼頭開篷巴士線」——H20「城市漫遊」,並在新聞稿中強調於11月19及20日成功接載近500名郵輪旅客,為香港旅遊交通增添新元素。官方形容這是「全港首條郵輪碼頭開篷巴士線」,並以「強化啟德交通及觀光體驗」作為宣傳重點。

然而,巴士迷及市民的觀察卻提出了另一種聲音。根據巴士迷在社交媒體上討論中指出,在路上拍攝時及於尖沙咀現場所見,H20路線班次的乘客量並不如新聞稿所描述般踴躍。部分班次只有十多二十名乘客,最低更僅得九人。若以兩日14班次合共接載近500人計算,平均每班車約35人,但實際觀察情況似乎未必達到這個水平。這引發了對官方數字的質疑:是否所有班次都能維持穩定的客量,抑或只是集中於少數高峰班次?

「首創」之名值得商榷
新聞稿強調H20路線是「全港首條郵輪碼頭開篷巴士線」,但有業界人士指出這說法並不完全準確。事實上,早在過去已有其他營運商提供以開篷巴士行走的郵輪碼頭接駁巴士服務,例如金亮旅行社、陽光巴士以及全球最大開篷巴士營辨商 Big Bus Tours 等,甚至部份公司至今仍會在部分有合作關係的郵輪靠岸日子安排接駁路線。所以若要嚴格界定,H20路線最多只能算是「首條『專營巴士公司營運』的郵輪碼頭開篷路線」,而非真正的「全港首創」。
這種宣傳上的「語言技巧」固然能吸引眼球,但對於熟悉香港交通及旅遊市場的人來說,未免顯得過於誇大。


郵輪旅客的真實需求
城巴營運總監在新聞稿中提到,郵輪旅客停留時間短,因此對「24小時無限次乘搭套票」特別感興趣。然而,從實際觀察來看,大部分旅客或許更傾向已於船上預早編排行程並早已預訂本地遊旅行團,於船隻靠岸後直接使用登上旅遊巴士或本地團安排的開篷巴士如 Big Bus Tours 接載出市區及各景點,而非自行乘搭由公共巴士公司開設的開篷巴士路線。加上香港市區交通便利,郵輪碼頭又有接駁巴士掁載旅客到就近鐵路站,而其他交通工具往往更具效率,H20路線的吸引力是否足以成為旅客的首選,仍有待驗證。


城巴的定位與挑戰
不可否認,開篷巴士在過往經營者努力下,已成為香港一種旅遊地標,能夠展示城市景觀。但若要在郵輪旅客市場中建立穩定需求,城巴仍需面對幾個挑戰。首先,乘客量不足的問題值得關注,因為若班次平均只有十數人,營運成本與收益之間的平衡便會成為壓力。其次,市場競爭亦不容忽視,Big Bus Tours 等品牌早已深耕香港觀光巴士市場,城巴要突圍而出並不容易。最後,宣傳定位亦需更謹慎,過度強調「首創」可能引來質疑,反而應更著重於服務質素及旅客的真實體驗。
Be the first to comment